发布日期:2024-12-21 03:33 点击次数:182
在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
关注
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引言
1994年,
从苏联解体中缓过气来的俄罗斯决定收复苏联时期的车臣
,12月11日,三路大军分别从东面、西面和北面围攻车臣首都格罗兹尼。
彼时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200万大军,车臣的部队无论怎么计算也达不到一万人马,
这似乎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
,俄罗斯能够快速取胜。
然而,
历史的剧本却没有向大家想象的方向发展,俄罗斯不仅失败了,而且是惨败。
仅仅是第131旅,
信心满满进入格罗兹尼的1000多名俄罗斯将士,最终只有一名领导和10名战士生还。
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,俄罗斯好歹也号称战斗民族,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竟然会一败涂地。
但是,现实就是这么残酷,如果非要把这段千真万确的历史看成一个笑话,这个笑话比俄罗斯严冬的天气还要冷。
从12月12日开始,惊奇迷离的故事开始上演,俄罗斯军队开始了他的噩梦之旅。
一、俄军快乐地深入泥潭
12日这天,一个不好的开头似乎预示了这场战斗最后会以俄军惨败收场,
当天俄军误把自己空降师第106团的13名战士打伤,6名战士击毙。
说好的打车臣,怎么打起自己人了呢?
普林科夫少将和格拉乔夫立即意识到,
这是战斗准备不充分造成的
,前者为北路大军的指挥官,或者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。
两个人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后,一个艰难的选择摆在了面前,
暂停进攻进行充分的准备,还是快速推进一举歼灭车臣军队
,毕竟车臣只有区区不足万人的兵力。
最后还是决定利用自己的空军优势,对格罗兹尼进行了狂轰滥炸,到12月30日,整个格罗兹尼几乎已经变成了一座废墟,
这一天普林科夫少将得到指令:进攻格罗兹尼。
普林科夫少将依令而行,命令第81团主攻,第131旅作为副攻和后援。
雅罗斯拉夫采上校作为第81团的团长,
他把进攻总统府的任务交给了第2营,把进攻火车站的任务交给了第1营。
31日一大早,第2营开往总统府,进军过程中十分顺利,但是
部队行进到一个交叉路口时,发现了第131旅的将士早已经行进到了总统府。
雅罗斯拉夫采上校被整蒙了,
第131旅作为副攻和后援,不是应该在自己后面保护自己这个第81团吗
,现在怎么抢了自己的活干?
雅罗斯拉夫采上校还没有想明白的时候,车臣军队突然发动了突然袭击
,惊慌失措中,雅罗斯拉夫采上校被打成重伤,团参谋长布拉科夫只好接过指挥棒指挥第81团进行反击。
当第131旅在战斗中同第81团相遇时,
第131旅旅长萨文上校告诉雅罗斯拉夫采上校,他们今天突然接到了命令,兵分两路拿下总统府和火车站。
另一队由布拉科夫指挥官带队,正在前往火车站的路上。
布拉科夫带领部队在前往火车站的路上,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,经过街区时,竟然还有店铺开门营业,当然,大街上没有人,店铺也没有顾客。
布拉科夫带领部队来到火车站时,发现第81团的部队已经完全占领了该地区
,他还没有回过神来时,又接到了上级命令,立即前往总统府增援。
布拉科夫又懵里懵懂地带领部队前往总统府,但是,
当他们来到总统府附近时,发现为时已晚,第81团突围的部分残兵败将正在逃往火车站。
布拉科夫想到自己的首长萨文上校还在总统府,依然带领部队向总统府发动攻击,希望能够把首长和战友解救出来。
布拉科夫的进攻是徒劳的,他们根本无法攻入总统府,
反而是被车臣部队一步步逼到了火车站附近。
彼时俄军东路、西路和北路三路大军排兵布阵,
第131旅几乎成了孤军,第81团逃到火车站后,也是孤立无援。
原本第81团希望东路大军能够施以援手,但是东路大军被车臣部队拖住,自己已经快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,哪里还腾德出手来增援第81团。
至于俄军西路大军,同样也被车臣部队死死地围住危在旦夕,
好在俄军两个伞兵营冒死解救才幸免于难。
此时,车臣部队对总统府和火车站的残余俄军采取了分割的方式,
一小股一小股地切断了彼此之间的联系,然后进行各个歼灭。
俄军西路大军西路大军曾经试图往总统府方向推进,但是,没有取得任何进展。
反而是车臣此时攻下了一座酒店大楼
,该大楼位于火车站对面,对火车站一带的俄军看得一清二楚,开始对俄军进行点名式打击。
在总统府完全孤立无援的第131旅临近全军覆没
,旅长萨文上校一次又一次地请示上级,请求派兵增援。
二、萨文上校惊心动魄的突围
对于旅长萨文上校的呼救,上级普林科夫少将要么没有回应,要么直接否决,至于原因,也许是通讯故障,上级没有了解清楚。
事实上,
俄军北路军的总指挥普林科夫少将即使有心想救援萨文所部,也是有心无力,他手头也没有多余的部队了。
萨文上校已经对上级彻底失去了信心
,1月1日,他命令部下开始收集还能够使用的战车,同时命令所有伤员慢慢聚集在一起,准备下午四五点钟,在火力掩护下,先把他们送出去。
下午时间一到,
萨文上校就命令部队,对车臣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,满载伤员的步战车终于冲出了车臣的包围圈。
经过一阵激烈的交火之后,双方当晚都进行了适当的休息。
第二天上午,车臣部队认为俄军第131旅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,便开始逐步缩小包围圈,
萨文上校只安排了一小股部队进行断断续续的抵抗。
因为萨文上校已经没有步战车可以用了,
他们只能够徒步冲出包围
,车臣缩小包围圈对于俄军第131旅来说,一定程度上也是好事。
下午两点左右,萨文上校带领休息得差不多的俄军第131旅进行第二次突围,
他们边打边跑,对于是否能够突围成功,谁心里也没有底。
正当萨文上校一行近乎绝望地突围时,突然看见了俄军第81团的3辆步战车
,俄军第131旅大喜过望,萨文上校立即让大家登上步战车突围。
原来这3辆步战车迷路了,上级提供给他们的地图是70年代的,很多标识都是错误的
,他们在总统府附近左冲右突,没想到冲入了被车臣包围的第131旅这里。
3辆步战车开始向外突围,在同车臣的交战过程中,有一辆步战车开始距离前面两辆步战车越来越远。
轰隆隆!轰隆隆!突然,
几枚车臣的榴弹和RPG火箭弹,同时命中了前面两辆步战车,车上的萨文上校和他的战友顿时化为灰烬。
另外一辆步战车此时正好跟了上来,不过,因为距离还远,毫发无损,驾驶步战车的俄军战士,趁着浓烟滚滚冲出了车臣的包围圈。
最后回到俄军西路军所在地的11人就是这辆步战车上的,而
其他俄军北路大军的1千2到1千5左右的将士,都在战斗中牺牲了
,其它两路大军各牺牲了几百人,尸体堆成景观。
十分遗憾的是,维克托沃罗比约夫少将在1月7日被车臣部队的炮弹打中,他是整个格罗兹尼战斗中牺牲的俄军最大的军官。
俄军在这次战斗中输得如此彻底,失败得如此狼狈,其实从战前的准备就看出了一些端倪。
三、车臣的战前准备就威力无比
1990年,焦哈尔·杜达耶夫少将带领车臣闹独立后,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苏联的威压下敢承认其主权,他意识到俄罗斯和车臣之间迟早会有一战。
杜达耶夫对格罗兹尼一战的准备相当充分和妥当
,虽然仅仅只有不到6千人马,但是个个都使用在了刀刃上。
准确地说,
车臣战士只有3千左右接受过正规训练,外加600雇佣军,一共3千6的人马才具有战斗力。
杜达耶夫和马斯哈多夫还
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
,全员士兵组成的战斗分队称为脱产分队,由士兵和民兵或者群众混编组成的战斗分队称为居家支援分队、支援分队。
另外还专门设立了侦察分队,既有全员士兵编制的正规侦察分队,也有军民混编的灵活侦察分队,
如此人尽其职的编制切切实实地拥有超群的战斗力。
对于有限的装备,杜达耶夫和马斯哈多夫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。
数万枚手榴弹和数万把轻型枪支被平均分配到各个火力小组
,50多辆装甲车和40多辆坦克全部分配给了沙林坦克团。
车臣还拥有不少飞机,但是不少战斗机,只是教练机,因此,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军,但是,
杜达耶夫和马斯哈多夫让这些教练机充分发挥作用,全部用来做后勤运输。
杜达耶夫和马斯哈多夫从一开始就回避了同俄军正面硬抗,也放弃了打阵地战的想法,这样的安排,
应用到巷战和游击战,其威力十分巨大,从一开始,就注定俄军将难以取胜。
事实上,俄军要感谢杜达耶夫和马斯哈多夫,如果他们从战略考虑,从一开始就放弃首都格罗兹尼,而把所有的部队全部腊肉山区打游击战,俄军不死光光也要脱层皮。
同车臣的精心安排相比,俄罗斯的计划其实也不错,但是却犯了严重的错误。
四、俄罗斯在准备和执行中犯下严重错误
俄军装备方面是碾压式的
,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,这里不详述,出动的兵力也是碾压似的,主要兵力参考上图,就不啰嗦了,这里简单说一下格拉乔夫的战前规划。
格拉乔夫计划分三步走,第一步共8天,从1994年11月29日开始,
目标是夺取制空权,运送部队到作战地点。
第二步是合围格罗兹尼
,用时三天,即12月7日、8日和9日,第
三步是用5天时间拿下格罗兹尼,具体安排是南北夹击。
这个战前规划似乎没有任何毛病,关键是看车臣按不按照常理出牌,以及俄军怎么执行。
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,
车臣根本就不按照俄军的计划行动,而俄军在计划中出现了严重偏差。
首先是战前轻敌,格拉乔夫战前曾经放出狂言:
“一个空降旅在几天时间就能够把车臣部队搞定!”
正是因为格拉乔夫狂妄,俄军初次投入战斗的兵力只有3.8万左右,虽然看起来这是以四打一,但是,不要忘了,
车臣走的是群众路线,实际参战人数可能远远不止一万人。
也就是说,
从兵力部署上,俄军就犯了严重的轻敌错误
,车臣能够拉上场的3千6百多人,个个都不是省油的主,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。
俄军落实到具体的执行上,更是不敢恭维。
俄军发动攻击格罗兹尼的时间比计划整整迟了12天
,车臣部队利用这12天,已经把整个格罗兹尼城内的有利地形几乎完全占领。
而俄军真正把初期的战斗队伍集结完毕,更是拖到了26日,又给了车臣半个月的准备时间,即使是到此时,俄军实际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战斗力。
时间上拖沓,给俄军提供的相关配套就令人大跌眼镜了,比如,
提供的地图是20年以前的,这简直也太离谱了吧?
接下来的指挥,虽然不至于说是瞎指挥,但是,
指挥官没搞懂,战士们也没有搞懂。
从前面的俄军兵力部署图上,我们可以看出,俄军三路大军几乎完全无法实现相互照应,在这种情况下,却
提前时间命令北路军提前发动进攻。
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发动了进攻,其实还存在胜利的希望,
按照第131旅辅助第81团进攻,这样的组合车臣短时间内是无法取胜的。
然而,很快就出现了多头指挥的情况,
在第81团已经领命进攻总统府和火车站的情况下,不清楚谁又命令本来是辅助部队的第131旅前来进攻
,导致了第一次指挥混乱。
按照俄罗斯军方的说法是第131旅迷路了,错误抵达了总统府和火车站,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。
很快,第二个致命的错误就发生了,自此,败局已定。
按照格拉乔夫的战前规划,
第一步的策略是围三缺一,留下缺口,在缺口位置设下伏击
,让车臣部队从这个缺口逃跑,从而全歼车臣部队。
仅仅是从作战计划上,却没有看到俄军安排的伏击部队。
而格拉乔夫的战前规划第三步却变成了南北夹击,俄军南面都没有安排相应的部队,东西两侧的部队也没有穿插到南面,何来夹击?
仅仅是从战前准备来看,俄军要取胜,难!
参考资料
陈家光,邵颖.巷战:让整个城市为之"尖叫"的作战样式[J].知识就是力量,2006,000(011)
王金华.兵伐格罗兹尼——欲速不达的第一次车臣战争[J].军事历史,2006(8)
格罗兹尼格拉乔夫车臣俄军萨文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上一篇:没有了